纪念白求恩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整体阅读文本,理清“叙”和“议”的相关内容以及辨证关系,初步感知作者对白求恩精神的诠释。
2.精读第二自然段,理解对比手法的恰当运用,体会精准恰当、感情色彩强烈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挺“古老”的文章,《纪念白求恩》。这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我们都用这样一种方式去学── [投影展示] 共鸣──争鸣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快速导入,介绍学习议论文的方法,让学生带着方法上路,方向明确,指向清晰。
二、梳理白求恩精神 1.找出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记叙部分,感受理解毛泽东笔下的白求恩。要求旁批:记叙。
a.读第一段中记叙部分,并回答相关问题:
白求恩是哪国人?(加拿大人)
什么职业?(医生)
什么时候到中国?结合“注释一”看看。(1938年,抗日战争刚刚爆发不久)。
他来干什么?(帮助中国抗日)。
b.读最后一段中记叙部分,并回答相关问题。
白求恩什么时候去世?(1939年,到咱们中国不到两年)
特别指出——议论文当中的记叙,非常的凝练。
2.那么他来中国是怎么工作的呢? [投影展示] 在恶劣的战争环境中,白求恩随部队辗转于荒凉的大西北,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工作,用他的话说,过的完全是“高强度的生活”。在私人通信里,他偶尔述及1938年一年,其实不到一年的工作量:“去年我共行军3165英里,其中有400英里是徒步穿行于山西、陕西和河北三省。我共做了762个手术,检查了1200名伤员。我还重组了部队的卫生系统,写作和翻译了三本教科书,建立了一所医疗培训学校。”这是一组惊人的数字。如此繁重的工作,卓著的效绩,不要说一个人,就算一个小分队也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
[投影展示] 在延安,外国专家很少。白求恩的到来理应受到当局的礼遇,仅每月发给他的津贴便相当可观。然而他谢绝了。以下是他写给“军事指挥部聂将军处”的相关的信—— 亲爱的同志:
今天晚上我收到了林大夫带给我的301元钱。这笔钱中的100元好像是付给我的个人津贴,另外的102.20元似乎是用来偿还我在药品上的垫支,而剩下的98.80元似乎是用来支付我在纱布和药棉上的开销。关于这第一项100元。我在8月12日发给延安军事委员会的电报中已经表示过拒绝接受并且建议将它用做伤员们的烟草专款。其它的医生每月只有1元的津贴,而聂将军本人每月的津贴也只有“可观的”5元,在这种情况下,让我接收每月100元的津贴是不可思议的。
另外,因为我需要的所有东西都是免费提供给我的,钱对我没有任何用处。
致同志式的敬礼! 白求恩 根据以上两则材料,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白求恩? (学生自由说)
3.看书上前三段。毛泽东是怎么样评价白求恩的?根据要求── [投影展示] 读出前三段的核心的议论句,以这样的方式说话:
毛泽东要求我们学习白求恩的精神 [明确] 第一段:毛泽东要求我们学习白求恩国际主义的精神和共产主义的精神。
第二段:毛泽东要求我们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三段:毛泽东要求我们学习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设计意图]无论读议论文,还是读记叙文,都需要教给学生快速把握文本内容的方式方法。借助这样的方法,迅速厘清文本内容,把握行文思路。通过概读整篇,帮助学生建立对“白求恩精神”的初印象。
三、感知白求恩精神 精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毛泽东这个领袖人物,对一个外国医生,他是一种什么样的评价和情感。
1.第二段,不仅写了白求恩,还写了另外的一些人,判断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点。
[投影展示] 拈轻怕重冷冷清清 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不负责任喜欢自吹 都是贬义词。让学生用这些词来批评老师,加深学生对这些词的理解。
[例] 你真是不负责任,喜欢自吹,你其实不是一个共产党员,至少还不能算是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学生自由“批评”)
2.我们周围,过去也好,现在也好,有很多这样的人。对这种人,毛泽东会怎么形容他们这个群体呢?选择…… [投影展示] 这些人? 这帮人? 这班人? 这群人? 特别提出“这班人”。注意用词准确。
3.毛泽东用这样的话来高度评价一名外国的医生:
[投影展示]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生读)
要求:重读两个“极端”,“极端”可不可以改成“非常”? [明确]“极端”是最高的评价。
4.白求恩的工作作风与前面的“一班人”的态度在此议论文中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对比论证。好处是突出强调了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热忱。
5.毛泽东用了世界上最美的句式来表达对白求恩的赞美、肯定之情,是哪一句? [投影展示]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 没有一个不佩服, 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晋察冀边区的军民, 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 无不为之感动。
(生读)
这是双重否定句。
请同学把它变成肯定句。
[明确]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所有人都佩服,所有人都为他的精神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都为之感动。
请同学把它变成反问句。
[明确]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难道有不佩服他的吗?难道有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的吗?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怎么会不为之感动呢? 根据句式的变化,请同学对同桌说一遍。都用肯定句和反问句来说,互相说给对方听,每个同学都要说。反复品味。
6.所以,一个领导人,一个领袖人物,在本段的最后才会说出这样的话:
[投影展示] 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7.总结此段写法:
这个段落的写法是很精妙的。先正面写白求恩,然后反面写那些品质和白求恩相反的人,最后侧面写评价。请学生旁批。
[投影展示] 本段最突出的论证方法是:
对比论证 本段最有魅力的写作手法是:
正面写反面写侧面写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为精读环节,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充分了悟本段的个性表达。指导学生沉入文本深处,咂摸推敲语言,构建语用在场,让白求恩精神逐渐清晰起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资料拓展,阅读白求恩生前的书信以及文字,与他的精神产生共鸣。
2.启发学生争鸣白求恩精神,探究白求恩的人性之美,领悟古典共产党人崇高的精神境界。
一、导入 上一节课,王老师带领大家初步感知了白求恩精神,在反反复复的阅读体悟中,大家多多少少对白求恩的精神产生了共鸣。这节课,我们再继续走进白求恩的内心深处,精神深处,看他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共鸣与争鸣。
[设计意图]紧承上节课的内容而来,上节课是蓄势,这节课是待发。梳理白求恩精神、感知白求恩精神,其实已经为“共鸣”做好了铺垫。这个导入能让两个课时间形成整体。
二、共鸣白求恩精神 1.白求恩担当得起毛主席这样的评价。白求恩其实在中国只工作了一年半的时间就牺牲了,在牺牲之前,他给聂荣臻元帅留下了一封信,聂元帅看到这封信,当时就泪如雨下。请学生来读。(配乐)
[投影展示] 亲爱的聂司令员:
今天我感觉身体非常不好,也许我要和你们永别了!请你给加拿大共产党总书记蒂姆·布克写一封信,地址是加拿大多伦多城威灵顿街十号。同时,抄送国际援华委员会和加拿大民主联盟会。告诉他们,我在这里十分快乐,我惟一的希望就是能够多做贡献。
也要写信给美国共产党总书记白劳德,并寄上一把缴获的战刀。这些信可以用中文写成,寄到那边去翻译。随信把我的照片、日记、文件寄过去,由蒂姆·布克处置。所有这些东西都装在一个箱子里,用林赛先生送给我的那18美金作寄费。这个箱子必须很坚固,用皮带捆住锁好,外加三条绳子。将我永世不变的友爱送给蒂姆·布克以及所有我的加拿大和美国的同志们。
请求国际援华委员会给我的离婚妻子坎贝尔夫人拨一笔生活款子,分期给也可以。我对她应负的责任很重,决不能因为没钱而把她遗弃了。还要告诉她,我是十分内疚的,并且曾经是快乐的。 【补充】他离婚是因为他要到中国来,他妻子不愿意离婚,他坚决离婚了。
[投影展示] 两张行军床、两双英国皮鞋,你和聂夫人留用吧。
马靴、马裤,请转交吕司令。
贺将军,也要给他一些纪念品。
两个箱子,给叶部长;
18种器械,给游副部长;
15种器械,给杜医生;
卫生学校的江校长,让他任意挑选两种物品作纪念。
打字机和绷带给郎同志。
手表和蚊帐给潘同志。
一箱子食品和文学书籍送给董同志,算我对他和他的夫人、孩子们的新年礼物。
给我的小鬼和马夫每人一床毯子,另送小鬼一双日本皮鞋。
照相机给沙飞。
贮水池等给摄影队。
医学书籍和小闹钟给卫生学校。
每年要买250磅奎宁和300磅铁剂,用来治疗疟疾患者和贫血病患者。千万不要再到保定、天津一带去购买药品,那边的价钱要比沪、港贵两倍。
最近两年,是我平生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日子。在这里,我还有很多话要对同志们说,可我不能再写下去了。让我把千百倍的谢忱送给你和千百万亲爱的同志们。
白求恩 (生读)
2.通过这一封信,你看到一个什么样的白求恩?如果你要给他写颁奖词,写一句,你会怎么写?想想,动笔,写一句。
(生动笔写)
3.白求恩是我们的楷模,得向他学习啊。毛泽东是怎么说的? [投影展示]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生读,要求背诵,在背诵中共鸣!)
[设计意图]议论文虽然以“理”入文,但并不都是冷冰冰,这篇《纪念白求恩》其实融入了毛主席的情感倾向。白求恩的存在,不仅仅是他精神的存在,还要把他还原成有情有义的人的存在。
三、争鸣白求恩精神 1.现在进入“争鸣”阶段。对这个人,对这篇文章,你有没有什么疑惑,或者说你觉得有没有什么疑点没有? [疑点一]:他只来到中国两年,他这两年一直在做高强度的工作,但是他为什么给聂荣臻元帅写信的时候说他这两年过得非常快乐,因为那地方应该是吃的也不好,每天都接触血淋淋的东西,一个个伤员从那个战地上背送到帐篷里。这样的生活是很痛苦的,然而他为什么会觉得很快乐? [明确]共产党员以苦为乐,也许有一天我们会理解:因为信仰,所以快乐,越矛盾白求恩就越高尚。
[疑点二]:白求恩他不是中国人,我想问他不是中国人,为什么却要为中国人这么付出? [明确]有这样的人,现在也有这样的人,比如说,苹果公司,在中国生产了那么多ipad,中国人不说话,但是外国人有很多很多人在为中国的工人鸣不平。生产一个ipad,别人也许要挣一百美元,你知道吗?中国工人只拿到几分钱的工资,中国人不说话,但是有很多外国人在帮着中国人说话。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这样的,有着国际情怀的人。
[疑点三]:白求恩来到中国,为什么要执意跟他妻子离婚?他来中国没有必要非要离婚,为什么? [明确]爱情有很多种,有一种是如果我不能够给你幸福,我就和你分开,给你自由。
[设计意图]向平静的课堂湖面投入石子,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这也是全人发展的一个方面。课堂里的怀疑精神,永远是课堂里最可宝贵的资源和财富。
四、融进白求恩精神 1.关于这个如此完美的人,还有吗?你们相信有这样的人吗? 白求恩很伟大,但是他也有他的痛苦和烦恼。我们继续看一封信。
[投影展示] 收不到你的信,我已经习惯了!向上帝保证,我已经习惯了。又有两个月过去了,仍然没有你的回信。延安的医疗队于11月25日到了这里,却没有带来信件。我一直盼望着这支医疗队能够带给我一些书籍、杂志和报纸,以及一封你的信,让我了解一些外界的情况。但是,他们却只带来一台没有电机和支架,所以将无法工作的x光机。他们还带给我一听已经开封的加拿大香烟,一条巧克力,一听可可粉和一支剃须膏。这些东西都很好,但是我宁愿用所有的这些东西换一张报纸,一本杂志或者一本书。顺便说一句,我从延安收到的所有东西都已经开封。这其中包括我的所有信件。一些信件还有缺页。下次请一定将所有物品和信件多加一层保护。中国人的好奇心太强了。
除了一张日本人留在一座小林子里的4月18日的《日本宣传报》,我已经有六个月没有见到过英文报纸了。我也没有收音机。我完全与世隔绝。如果不是因为一天中有18个小时要忙于工作,我肯定会有不满情绪的。
我梦想咖啡,上等的烤牛肉,苹果派和冰激凌。美妙的食品的幻影!书籍——书还在被写出来吗?音乐还在被演奏吗?你还在跳舞、喝啤酒和看电影吗?铺在松软床上的干净的白床单是什么感觉?女人们还喜欢被人爱吗? 所有这一切在我境况好的时候都是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的。这多么令人伤心! (学生读)
2.这只是节选了很小的一部分。实际上,到了1938年的后半年,白求恩就已经非常苦闷了。因为他从一个相对发达的国家,到了一个非常非常闭塞的地方,他甚至晚上要靠吃安定药才能睡去。他的内心中弥漫着无穷的孤独与苦闷,这是真正的白求恩。同学们,当你看了这些东西之后,你又如何看待白求恩? (学生自由发言)
[投影展示]白求恩的各种工作和生活图片 [明确]孩子们,白求恩跟你们一样,那样地热爱生活。作为49岁的男子,他浑身充满了中年男性的睿智,就连他工作的时候都那样的迷人。(指着图片)这是聂荣臻元帅,这是白求恩。但是,他把他的一切,把一切苦闷都埋下来,然后,走到了我们的抗日的最前线,最后牺牲在我们的这片土地上。所以毛泽东说── [投影展示]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 但只要有这点精神, 就是一个高尚的人, 一个纯粹的人, 一个有道德的人, 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生读,再读)
(师板书:在黑板上的“白求恩”三个字上写一个大大的“人”。)
不管这个时代如何发展,我们社会永远呼唤像白求恩这样的古典共产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