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振兴乡镇 >

_乡村振兴经验总结材料【精选推荐】

时间:2022-12-19 14:20:06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_乡村振兴经验总结材料【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_乡村振兴经验总结材料【精选推荐】

5 5 篇_ _ 乡村振兴经验 总结 材料 目录 以精神文明建设打造乡村振兴之“魂” .............................................................................................. 1 做好有效衔接,全面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 4 坚持党建引领唱响乡村全面振兴主旋律 .............................................................................................. 7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乡村振兴 ............................................................................................10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14 以精神文明建设打造乡村振兴之“魂”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 ☆☆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把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的紧迫任务,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载体,全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推动移风易俗,不断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澎湃精神动能。

  一.聚焦阵地建设,力促文明之花遍地绽放。

  立足实际情况,成立 ☆☆镇创建精神文明工作领导小组,下辖 4 个行政村成立村级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形成镇、村两级齐抓共管、团结协调的创建工作局面,促进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工作有序进行,促进文明实践活动“长流水、不断线”,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建立“统一领导、分工负责、整体推动”的良 好工作机制。据了解, ☆☆镇已连续 3 届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辖区内 ☆☆村、 ☆☆村获得省级文明村称号, ☆☆村获得州级文明村称号, ☆☆村获得市级文明村称号。

  二.聚焦宣讲学习,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镇牢牢把握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的工作目标,着力打通宣传、教育、关心、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利用好农民的冬季农闲时间,将猫冬文化与理论学习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全镇基层理论宣讲员的引领作用,拓宽基层宣讲的形式和内涵,广泛宣讲学习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知识,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聚焦文明创建,力促创建活动利民惠民。

  ☆☆镇深入开展文明创建三年行动计划,逐项推进落实,突出抓好文明村、五好家庭、“路长制”等文明创建细胞工程,进一步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提升创建成效,在补齐短板上求突破,在群众满意上抓提升,引领村民共同铺就美丽乡村之路。同时,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作用,广泛开展“订单式”主题活动,围绕理论惠民、文化惠民,发动共青团员、妇联等群团组织在志愿服务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动员机关干部、社会爱心人士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精心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志愿服务活动,推动文明实践同乡村振兴、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贯通融合。

  四.聚焦移风易俗,力促文明新风向善向美。

   ☆☆镇把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以“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为主题,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以身作则,深入开展文明礼仪、文明餐桌、网络文明传播、生态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推进“好日子讲堂”“义务植树”“祭先烈”等文明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农家书屋作用,积极开展读书会、演讲会等文艺活动,引导群众摒弃不良生活习惯,养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五.聚焦教育宣传,力促时代新人有志有为。

  ☆☆镇将军警地“八同”工作法与青少年教育相结合,与驻地军警共同开展青少年教育联建活动,进一步加深军警、党员干部与边境群众的血肉联系,积极营造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守边固边浓厚氛围、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由 ☆☆镇青年志愿服务支队牵头,开展了“文化筑梦”项目,组织志愿者为农村孩子送知识、送活动、送辅导,播撒文化艺术种子。

  ☆☆镇党委书记说:“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我们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到各项工作,号召村民树立文明意识,推动乡风文明建设,铸好乡村振兴之‘魂”,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 ☆☆镇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目标,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在奋斗中持续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做好有效衔接,全面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支持民族地区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牧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牧民富裕富足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包括民族地区在内的乡村振兴是我国的重大发展战略。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对于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民族地区大多位于偏远地区,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存在短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返贫风险高,需要花大力气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一要关注重点人群,主要是农村低收入人口,以老弱病残及低收入农民工家庭为主。要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实行分层分类帮扶。对没有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要强化社会保障兜底,实现应保尽保。

  二要关注重点区域,主要是曾经的深度贫困地区和重点帮扶县。这些地区脱贫基础差、脱贫人口基数大,返贫风险较高,要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定期了解返贫风险并制定针对性对策。

  三要关注重点工作,特别是“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易地搬迁后续扶持、脱贫人口内生发展能力提升。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要补齐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短板,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易地扶贫搬迁 是民族地区精准脱贫的重要举措,要以大中型集中安置区为重点,扎实做好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工作,持续加大就业和产业扶持力度,继续完善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切实提升社区治理能力。

  四要构建防返贫长效评估机制。从动态监测预警及响应、社会保障兜底、内生发展能力提升等多方面,构建民族她区防返贫长效评估机制。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后,要做好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要做好组织、产业、人才等方面工作衔接。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坚持党建引领,做好“五级书记”抓扶贫与抓乡村振兴的衔接工作,继续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要注重已有扶贫产业的长期培育与发展,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要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为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要做好政策衔接。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结合民族地区实际,落实好相关政策。做好财政投入、金融服务、土地支持、智力支持等重点领域的政策衔接,抓紧出台各项政策完善优化的具体实施办法,处理好政策特惠性与普惠性、持续性与均衡性的关系,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

   要做好机制衔接。将脱贫攻坚工作中形成的组织推动、要素保障、政策支持、协作帮扶、考核督导等工作机制,根据实际运用到推进乡村振兴中,建立健全上下贯通、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重点做好专项工作小组设立等组织领导机制衔接、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衔接、规划实施和项目建设衔接、领导干部考评等考核机制衔接、常态化帮扶和东西部协作等帮扶机制衔接。

  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还要继续奔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各民族共同富裕。

  发展特色产业。要用好民族她区的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提升价值链,推动农村创业创新高质量发展。民族地区资源丰富,在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和手工业方面占有优势。要突破资金、人才和品牌瓶颈,采取差别化的政策扶持发展特色产业的中小微企业,采取产品、营销、价格、渠道的组合策略来打造特色品牌,建立产业集群,拉长产业链条,发挥规模效应,更多带动本地就业。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服务民族地区的人才导向,坚持民族地区的紧密适配性原则,引育并举,以育为主,重视培养本土人才。一方面,要加快和民族地区产业关联度高的职业院校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做好大学毕业生回乡就业引导和职业发展规划。建立乡村人才发展长效机制,增强农村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发挥好扶贫车间的延伸功能和融合衔接作用,着力发展乡村数字经济,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流通畅通和农民收入、农村消费双提升,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坚持党建引领唱响乡村全面振兴主旋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党建引领是关键。定州市委组织部将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为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的具体行动,全力打造全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定州样板”。

  突出组织担当,筑牢乡村振兴“压舱石乡村振兴不是一蹴而就的“单级跳”,而是循序渐进的“健步走”。组织部门必须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强化思想引领,压实工作责任,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路上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要凝聚“跟党走”的思想共识。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切实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教育,全面领会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汇聚起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广泛共识和强大合力。要拧紧“等不起”的责任链条。坚持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列入市级干部重点任务包联清单、乡科级干部年终考核和干部职工平时考核的重要内容,让干部树牢“放不下的责任感“,形成你追 我赶促发展、争先恐后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要强化“慢不得”的评比机制。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纳入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重要内容,定期举办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擂台赛,展示成绩、查找不足、开拓思路、比学赶超、共同提高,倒逼工作任务不仅能落地、还要落得好。

  突出精准施策,打造乡村振兴“主力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村“两委”班子和党员、干部。组织部门必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好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要打造有领航力的村“两委”班子。深入推进农村“两委”班子及成员综合考核量化管理,干得好的就是要给奖励,干不好的就是要给处罚,对迟迟打不开工作局面的村“两委”及时进行调整,以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导向,持续提振村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要育强有带动力的村党支部书记。深入实施村党支部书记“三代三公”培养工程(党的形象代言人、组织代言人、群众代言人,主事公道、办事公正、做事公心),采取集中培训、实地教学、现场观摩等方式,常态化开展农村党组织书记教育培训,全面提高乡村振兴工作的能力。要建设有战斗力的党员队伍。推行农村党员“先锋指数”考评管理,根据党员日常表现,评选优秀党员、先锋党员、合格党员、警示党员和不合格党员,实行星级管理,落实奖惩措施,推动党员主动履行义务,积极创先争优,参与乡村振兴。

   突出兴业共富,激活乡村振兴“动力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和关键,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重点。组织部门必须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持续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路径。要重点发展特色产业。大力推广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的党建模式,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联结方式,引导各村因地制宜发展黑小麦、白鹅、韭菜、羔羊肉、蒜黄等定州特色产业,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有效地融入到产业发展中。要突出形成集群效应。充分利用政策支持,重点支持清风店镇全域“党支部+土地流转”、邢邑镇全域“鹅产业链”两个省级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示范区创建工作,形成集群效应、集中连片推进,为全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示范样板”。要注重抓好兜底保障。继续推进全市470个村与市供销商贸有限公司合作,通过商贸公司租赁村集体建设场地,为村集体增加收入;将村级综合服务站中社会公共服务部分纯利润作为村集体收益,实现村村有收入、集体有“活钱”。

  突出乡村善治,启动乡村振兴“强引擎”。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组织部门必须以更优的服务、更细的治理、更透明的举措,全面提升农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助力乡村振兴。要建好用好服务阵地。持续建设完善市乡村三级综合服务体系,推动更多党务政务、物资商品、公共服务向农村下沉,认真落实村干部坐班值班制、民事代办等制度,不断提升为民服务质量和办结效率,从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 公里”,向打磨“最后一米”迈进。要延伸农村治理末梢。深化“十户一长”管理机制,发挥好户长联络员、宣传员、排查员、组织员、服务员、调解员“六员”作用,细化农村治理网格,推动党建与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紧密结合。要规范民主决策机制。全面推行以“四议两公开一审核”为主要内容的“421”工...

推荐访问:标签 振兴 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