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小学智慧润草课程教学案例,供大家参考。
- 1 - XXXX 小学智慧润草课程教学案例 一、基本说明 凤仙花的种子是五年级智慧润草校本课程的第十六课时,面向学校每周五下午校本课程进行授课。润草园的凤仙花开花结果了,历时 3 个多月持续 100 多天的单元教学实践活动中,伴随着凤仙花的生长,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设计思路 一 主要思路:提出问题 制定方法 实施中完善方法 成果展示及终结性评价 二主导理念:
1.研究活动主要以学生自主观察、搜集资料、动手实验、采访专家、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教师是学生研究的伙伴,更是学生研究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鼓舞者。
2.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多种方法研究,如实验、上网、采访、查阅书籍等。方法指导以实验法为主:即运用科学家的思路,通过试验测量、观察记录,获取真实的事实和数据,以此得出科学的结论。
实施环节 1.学生通过观察、交流,获得常识知识,形成有研究价 - 2 - 值的问题。
2.各小组针对子课题展开讨论,自主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制定研究方案,并开始实施。(必须用实验法的小组所制定的具体操作方法,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 3.学生阶段性交流研究的成果、感受。师生共同解惑,完善研究计划并继续实施,把成果整理出来。
4.教师指导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研究成果,包括知识收获和研究方法的收获。师生对活动进行终结性评价。
二、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2.过程与方法:用估算、制作统计图表等数学方法研究科学问题;通过整理观察记录,发现植物生长的规律;用适宜的方法陈述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生命的神奇,激发学生研究生命现象的兴趣;体会资源共享的快乐,提高合作意识;树立用证据表达观点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会经历种子萌发、幼苗期、营养生长期和开花结果期。
教学难点 整理观察获得的信息,发现凤仙花生长的规律, - 3 -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一株硕果累累的凤仙花,一张大白纸。不同丰满程度的凤仙花种子若干。展示种子发芽历程的课件。
(学生准备)个人的观察日记或观察记录表。搜集了解有关种子的常识。
活动形式 1 集体观察、交流、讨论,获得知识,形成问题。
2 小组自主选择方法、制定计划并实施,组长负责。
3 师进行方法指导,侧重实验严密性的指导 4 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汇报成果 5 适宜的师生评价 活动时间 集体活动:3 课时 小组及个人分散活动:以种子实验时间的长短来定,大约 2~3 周 四、教学与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形成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一.我们收获了种子 1.师生展示带的凤仙花种子,谈话引入:经过几个月的种植活动,我们终于看到亲手栽培的植物已经硕果累累了。 - 4 - 上节课,我们通过观察果实已经知道一个果实中有 10 多粒种子。那么,我们当初播种的是一粒种子,现在变成了多少粒呢? 2.引导学生用估算法统计一棵凤仙可以收多少种子。先让学生小组讨论一下 集体汇报,教师及时追问:如果一个个数那得需要数多久?这个方法在我们课上好不好? 引导学生明确估算法: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果实。然后每个人分别数一个果实里的种子数,统计取平均数后乘以果实总数就得到一棵凤仙花大概能结多少种子了。
3.引导学生汇报,教师在黑板板书每株凤仙收获的种子总数 4.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据,思考,每棵凤仙是由几粒种子变成的?把前后数据进行比较,再思考想象把这些种子都播种下,明年会什么样? 设计意图:【以贴近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入新课的学习,这样做能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来源于生活,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中蕴含着很多的科学知识。】 5.互相答疑问难,解决问题,形成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设计意图:提炼出研究的子课题) 6.学生根据兴趣分组(鼓励学生邀请其他教师或家长参 - 5 - 与研究),教师评价鼓励。(设计意图:为小组研究做准备,树立学生研究的信心。) 第二阶段:自主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制定小组研究计划。
1.所有成员自主选择研究方法,制定初步的研究计划。(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索科学的研究方法) 引导学生恰当选择:
法一:上网搜集资料 法二:做实验 法三:请教专家、家长或老师 法四:查阅书籍 2 .各小组汇报计划书,集体质疑评议,帮助完善细节或修改不可行的内容。评议重点是用实验方法研究种子发芽条件的小组制定的实验方案,教师要进行细节指导。
3 各小组修改计划书并实施研究计划。
第三阶段 阶段汇报,交流心得,解决问题,进一步将计划完善和细化,整理研究成果。
1.汇报阶段性收获,交流研究心得,互相取长补短。(设计意图:使学生体会、分享研究的乐趣,以更积极的态度进行后面的研究任务) 2 .在解决困难和问题时,教师要加强方法的指导 。预想的方法指导有:
- 6 - (1)学生用上网查资料的方法。学生会用百度或 Google查阅资料。如果网上没有,可以引导学生请教专家或查阅书籍。
(2)学生要理解专业知识,需请教专家,找不到合适人选,老师可以帮助邀请学校的种植老师作为学生的专业辅导员。
(3)实验组的方法需要细节的指导,如果学生因为计划不完善而错过了有关记录,只有进行再一轮的播种,会延误研究的时间。使学生明确每天都要观察和记录,等发芽后还要记录测量的数据,数据的测量要采用科学的方法才能准确。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测量数据。
我们获得了植物生长变化的证据 1.导入:经历凤仙花的一个种植、观察、记录活动,我们不仅仅收获了那么多种子,更可贵的是我们同学都获得了一份凤仙花生长日记,起重记录了许多植物生长变化的现象。科学是将球实证的,这些记录都可以成为证明植物生长变化的证据。让我们整理这些记录,看一看我们能够发现什么? 2.指导学生像上次那样分周把凤仙花生长高度统计上来,并且指导学生绘制完成柱形统计图。教师示范把柱形图纵轴中间一点用彩色笔点出来,然后连线成折线图。
3.指导分析折线图,凤仙花在哪段时间里生长最快?长 - 7 - 出花蕾后就不怎么长高了,你想这是为什么?(开花结果需要营养) 4.回顾记录表单(生长日记)中,让学生找出什么时候都有新发现。出示统计生长周期统计图表,要求学生从记录里提取数据填到表格里。
教师随学生汇报及时板书(见板书设计) 5.引导学生根据记录明确凤仙花的生长过程: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6.引导学生通过各组对比分析,发现凤仙花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环境。
虽然大家都有收获,但是有的同学的没长够大就死掉了,有的长得很矮,有的长得很高,有的收获十几个果实,有的收获几十个果实,有的种子饱满,有的种子里却没什么收获,大家回忆一下,思考: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有弄不清的留待明年再养再解决 板书: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温度等。
设计意图:【科学探究的过程有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一个结论的形成有时需要长时间的观察、记录、搜集、分析、验证、恰当将课堂中无法完成的内容引导学生课下进行中期的观察活动,让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体验到科学家得出一个结论也不是很容易就形成的,需要反复观察,需要经历一个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 8 - 小组内进一步调整、改进计划,继续实施。并将成果分类整理。
第四阶段 教师指导将成果以自己喜欢的或易于同学们理解的方式展示出来。师生评价研究活动。
1.师引导各小组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或易于接受的形式准备出来。(设计意图:师进行成果展示方法的指导) 2.开一个以“凤仙花的种子”为主题的成果展示会,学生以表演、图解、统计图、音乐、舞蹈或绘画等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设计意图:使学生尽享成功的喜悦,使每一名学生找到自我,树立自信) 3 .师生评议,总结活动,填好评价量化表。
自己评 小组评 老师评 你喜欢研究种子吗? 你选的方法效果好吗? 你尽自己最大努力了吗? 你的小组配合默契吗? 你的收获多吗? 五、作业设计 1.观察更多的绿色开花植物,它们的生长是不是与凤仙花的生长有许多相似之处呢? - 9 - 2.继续观察收获后的凤仙花,你会发现什么?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生命体是会死亡的) 六、体会与反思:
从开学初启动种植活动,直至学期结束前收获种子,计算产量,整理获得的信息,绘制与分析凤仙花生长折线图,建立凤仙花生长周期和生命过程,以及绿色开花植物生长条件的认识。“凤仙花的种子”就是在引导学生整理他们的收获,用事实陈述“种子成长”、展示“凤仙花的种子”。在整个课堂活动的开始,首先使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使学生能够对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活动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解剖种子,发现种子的构造到绘制与分析凤仙花生长折线图,猜想植物的生长过程,再到设计实验方案研究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然后移栽发芽的花生种子到花盆里,继续观察。整个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课还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于课堂教学,把种子发芽过程完整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种子成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