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五篇范文][修改版] 第一篇: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郭沫若先生曾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五篇范文][修改版] ,供大家参考。
第一篇: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郭沫若先生曾说:“识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识字是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的基础,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就语文教学而言,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因此识字教学成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怎样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呢?我认为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明确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对识字产生了兴趣就等于拥有了无穷的力量,他们会自觉地克服很多困难,想方设法抓住一切机会识字,并且学以致用,自得其乐。教学实践证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在识字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创设教学情境,活跃气氛,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教育学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低年级的学生平均每天要认识几个甚至十几个字,因此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开展各种活动和游戏,如:打牌游戏、开火车识字、摘果子游戏、走迷宫、“抓特务”游戏等,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学期识字1时,我让学生自制牌形生字卡片,在课堂中同桌互玩打牌游戏,边出牌、边读出字音,再组词读(组词越多越好),谁先把手中的汉字牌打完,谁获胜。在此游戏中为了取胜,同学们会积极认字,有不会读的和不会组词的会主动想办法解决。这种游戏识字方法既可应用在复习一课的生字,又可以用在对一单元的生字复习。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学期识字2时,学生按教师要求学习完生字后,每组抽一名认字最好的同学到其他小组“抓特务”。即逐个检查字音、组词情况,如果有不会的即是“特务”,要求小组长立即帮助学习生字。这样一来人人都不想当特务,识字效率明显提高,即使有困难的同学在小组长的帮助下也会很快认识。检查一课、一单元甚至一册书的生字都可以用此法。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学期识字3时,采用开火车识字的方法,即让一组学生按顺序读字、组词、分析字型、说一句或几句话,其他同学轻声发出火车开动时的“呜一咔嚓、咔嚓”声。如果有人说错了或不会读,火车就停下来,选其他组的“修理员”“修理”(重读字音、组词或其它),“修理”好后继续开火车。
2、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学习,所以教师要尽快的“授之以鱼”,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同时运用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识字,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识字教学质量。
①、儿歌识字法:读儿歌是低年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汉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编一些适合儿童情趣和理解水平的歌诀,让他们反复诵读,使学生对字形产生直观形象,从而提高记忆字形的准确性。如:“一个王姑娘,一个白姑娘,坐在石头上——碧”,“没头就是早,早上长青草,牛羊见它乐,禾苗见它恼——草”,“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左方,一对孪生树,长在石头上——磨”。
②、字谜识字法:
学生对字谜非常感兴趣,恰到好处地运用字谜帮助学生识字,也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学生在猜字谜、编字谜的过程中,既识记了字音、字形,又理解了字义,同时锻炼了思维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真是一举多得。如:“三人同日去看花——春”,“一口咬掉牛尾巴——告”,“牛走独木桥——生”,“1+1不等于2——王”,“六十天——朋”学生猜谜语的过程就是识记生字的过程,这种识记不同于机械识记,是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记忆,印象非常深刻。此时,学生无论猜得出或猜不出,都会开怀大笑,感受到一种成功的喜悦。
③、故事识字法: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在识字教学中,若能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让他们通过听故事、讲故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住生字,更能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如教学“影子”的“影”字时,把“影”字拆成“日(太阳)、京(京京)、彡(影子)”,编成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小朋友京京,他站在太阳下,地上留下了三撇(影子)。这样,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使三者得到有趣的组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识字,效果很好。
当然在平时的教学中还有很多识字方法,如:拆字法、比较法、熟字加一笔、减一笔、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法、动作演示法、熟字加偏旁、换偏旁等。教师要结合所学生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灵活使用,以便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3、将识字与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结合过程才能变得比较轻松”。新《课标》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其实生活就是识字的背景和舞台。生活是语文的内容,语文是生活的工具。那么怎样将识字与生活联系起来呢?首先,要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有利条件,形成识字的敏感性和浓厚兴趣。比如:电视上动画片中的说话字幕,校园的校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课程表,同学姓名等,都是学生识字的教材;还有新一轮课程改革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无论是常规活动如:晨会、班会、队会、节日庆典,还是校本活动如国防主题、环保主题、社会调查主题、春秋游主题等,都离不开汉字这个媒介。活动中若以认字贯穿其中,充分发挥媒介作用,不仅可以丰富活动内容,还可以在研究中,在玩乐中接触认识不少汉字。让孩子走进一个无声而精彩的世界,只有当学生从阅读中尝到识字的乐趣,他才会更加主动地识字,并使阅读成为自己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4、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创新者,他们喜欢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事物,得到肯定后往往会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并会用更高的情趣,更积极的方式去探索新知。教师要想方设法保护学生这种热情,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识字,不要强求统一。如:认识“司”字时,有的学生用“同”字去掉一笔“丨”就变成了“司”,有的学生用“词”去掉“讠”旁就变成了“司”。学习“李”字时,有的学生说“李”就是“十、八、子”这三个字组成的,有的学生说“李”就是“木、子”这两个字组成的。出现这种情况,老师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总之,识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利用儿童的已有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在课堂上,老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识字,写字,了解字词的意思。在课堂外,老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识字的有心人,见到什么字,就认什么字,并自觉和同学交流识字成果。老师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的同时,要注重引导发现,使儿童渐渐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合适的方法识字,逐步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
第二篇: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心南山小学
卢小琴
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郭沫若先生曾说:“识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识字是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的基础,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就语文教学而言,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因此识字教学成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怎样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呢?我认为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对识字产生了兴趣就等于拥有了无穷的力量,他们会自觉地克服很多困难,想方设法抓住一切机会识字,并且学以致用,自得其乐。教学实践证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在识字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创设教学情境,活跃气氛,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低年级的学生平均每天要认识几个甚至十几个字,因此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开展各种活动和游戏,如:打牌游戏、开火车识字、摘果子游戏、“抓特务”游戏等,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学期识字1时,我让学生自制牌形生字卡片,在课堂中同桌互玩打牌游戏,边出牌、边读出字音,再组词读(组词越多越好),谁先把手中的汉字牌打完,谁获胜。在此游戏中为了取胜,同学们会积极认字,有不会读的和不会组词的会主动想办法解决。这种游戏识字方法既可应用在复习一课的生字,又可以用在对一单元的生字复习。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学期
识字2时,学生按教师要求学习完生字后,每组抽一名认字最好的同学到其他小组“抓特务”。即逐个检查字音、组词情况,如果有不会的即是“特务”,要求小组长立即帮助学习生字。这样一来人人都不想当特务,识字效率明显提高,即使有困难的同学在小组长的帮助下也会很快认识。检查一课、一单元甚至一册书的生字都可以用此法。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学期识字3时,采用开火车识字的方法,即让一组学生按顺序读字、组词、分析字型、说一句或几句话。
二、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学习,所以教师要尽快的“授之以鱼”,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同时运用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识字,有利
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识字教学质量。
①、儿歌识字法:读儿歌是低年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汉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编一些适合儿童情趣和理解水平的歌诀,让他们反复诵读,使学生对字形产生直观形象,从而提高记忆字形的准确性。如:“一个王姑娘,一个白姑娘,坐在石头上——碧”,“没头就是早,早上长青草,牛羊见它乐,禾苗见它恼——草”,“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左方,一对孪生树,长在石头上——磨”。
②、字谜识字法:学生对字谜非常感兴趣,恰到好处地运用字谜帮助学生识字,也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学生在猜字谜、编字谜的过程中,既识记了字音、字形,又理解了字义,同时锻炼了思维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真是一举多得。如:“三人同日去看花——春”,“一口咬掉牛尾巴——告”,“牛走独木桥——生”,“1+1不等于2——王”,“六十天——朋”学生猜谜
语的过程就是识记生字的过程,这种识记不同于机械识记,是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记忆,印象非常深刻。此时,学生无论猜得出或猜不出,都会开怀大笑,感受到一种成功的喜悦。
③、故事识字法: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在识字教学中,若能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让他们通过听故事、讲故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住生字,更能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如教学“影子”的“影”字时,把“影”字拆成“日(太阳)、京(京京)、彡(影子)”,编成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小朋友京京,他站在太阳下,地上留下了三撇(影子)。这样,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使三者得到有趣的组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识字,效果很好。
当然在平时的教学中还有很多识字方法,如:拆字法、比较法、熟字加一笔、减一笔、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法、动作演示法、熟字加偏旁、换偏旁等。教师要结合所学生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灵活使用,以便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三、将识字与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新《课标》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其实生活就是识字的背景和舞台。生活是语文的内容,语文是生活的工具。那么怎样将识字与生活联系起来呢?首先,要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有利条件,形成识字的敏感性和浓厚兴趣。比如:电视上动画片中的说话字幕,校园的校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课程表,同学姓名等,都是学生识字的教材。活动中若以认字贯穿其中,充分发挥它作用,不仅可以丰富活动内容,还可以在研究中,在玩乐中接触认识不少汉字。让孩子走进一个无声而精彩的世界,只有当学生从阅读中尝到识字的乐趣,他才会更加主动地识字,并使阅读成为自己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四、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创新者,他们喜欢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事物,得到肯定后往往会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并会用更高的情趣,更积极的方式去探索新知。教师要想方设法保护学生这种热情,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识字,不要强求统一。如:认识“司”字时,有的学生用“同”字去掉一笔“丨”就变成了“司”,有的学生用“词”去掉“讠”旁就变成了“司”。学习“李”字时,有的学生说“李”就是“十、八、子”这三个字组成的,有的学生说“李”就是“木、子”这两个字组成的。出现这种情况,老师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总之,识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利用儿童的已有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在课堂上,老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识字,写字,了解字词的意思。在课堂外,老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识字的有心人,见到什么字,就认什么字,并自觉和同学交流识字成果。老师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的同时,要注重引导发现,使儿童渐渐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合适的方法识字,逐步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
第三篇:如何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如何激发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一、识字教学的重要性
郭沫若先生曾说:“识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识字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是各科学习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写字是学生学习文化的开始,是形成读写能力的重要条件。学生只有认识和会写一定数量的字,掌握了一定量的词语意思,才能够进行阅读,才能够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语文教学的根基。识字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低年段是识字教学的关键时期,承担着小学阶段将近三分之二的识字量。低年级识字量过低,对学生的负面影响极大。一方面识字量缺乏,会使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产生语言障碍,进而形成理解障碍,挫伤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低年段是学生阅读的最佳期,如果识字量缺乏,将会使学生错过这一最佳期。
二、识字教学困难重重
如何抓好小学低年段识字教学的质和量,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但是识字教学困难重重,很多学生为生字所困,觉得识字很枯燥,不喜欢学。其主要原因:
1.识字量大。课标提出1-2年级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左右,其中800-1000个左右会写。”这对于低年段的孩子来说识字
量已经非常大了,加上汉字本身结构复杂多变,识字难度确实很大。比如一年级上册,要认400个字,会写100个生字,这务对于刚刚跨入小学的孩子来说是有难度的。有一些孩子在入学之前,没有接触过汉字,让他们一天会认十多个生字,难度确实很大。
2.过程枯燥。传统生字学习的过程大都枯燥无味,往往是从读音到字形再到字义,每一个生字都这么学,缺乏新意。时间一长,许多孩子就对识字失去兴趣,就影响了识字教学的质量。
3.容易忘记。有些生字不好记,孩子读过了很快就忘记,再加上每天都的识字量太大,受“倒摄抑制”的影响,学过的知识容易忘记。对刚入校门的孩子们来说,“学了就忘”的现象是一个打击,它会让孩子们失去对识字的兴趣,进而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所以,让孩子们喜欢学习汉字,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课标提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和技能,使他们真正爱识字、轻松识字。
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一、游戏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教育学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行动多受兴趣的影响,缺乏目的性,因此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开展各种游戏活动识字,如:开火车识字、摘苹
果、走迷宫游戏等,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二、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学习。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同时运用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识字,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识字教学质量。
①儿歌识字法:读儿歌是低年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汉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编一些适合儿童情趣和理解水平的歌诀,让他们反复诵读,使学生对字形产生直观形象,从而提高记忆字形的准确性。如:如“一口咬掉牛尾巴”是“告“字;人在高处走,云在脚下行”是“会”字;“一边绿,一边红,红的怕水,绿的怕虫,是“秋”字等儿歌记忆汉字。
②字谜识字法:学生对字谜非常感兴趣,恰到好处地运用字谜帮助学生识字,也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学生在猜字谜、编字谜的过程中,既识记了字音、字形,又理解了字义,同时锻炼了思维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一举多得。如:“三人同日去看花──春”,“一口咬掉牛尾巴──告”,“牛走独木桥──生”,“1+1不等于2──王”,“六十天──朋”学生猜谜语的过程就是识记生字的过程,这种识记不同于机械识记,是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记忆,印象非常深刻。此时,学生无论猜得出或猜不出,都会开怀大笑,感受到一种成功的喜悦。
在平时的教学中还有很多识字方法,如:拆字法、比较法、熟字加一笔、减一笔、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法、熟字加偏旁、换偏旁等。教师要结合所学生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灵活使用,以便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三、将识字与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生活就是识字的背景和舞台,是语文的内容,语文是生活的工具。因此,要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有利条件,形成识字的敏感性和浓厚兴趣。
1.校园环境识字。校园有宣传标语、校训、学生规范、黑板报等,这些都可以成为识字教学的学习资源。我们要善于发掘这些识字的资源巩固识字的同时,拓展识字量。例如:在下课时,可以让孩子看看我们的黑板报,说说哪些字我们会认识了,不会认的,互相交流,然后请一位同学当小老师读给大家听,在潜移默化中巩固拓展了识字。再比如:全班同学的名字也是一个识字的资源,我把每个同学的名字都按座位打在一张纸上贴在讲台上,下课让学生认名字,然后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当老师的小助手去发作业本,孩子很快就认识了班上大部分同学的名字。
2.动画故事识字。孩子最爱看动画片了。孩子对动画片的名字、主人公的名字及相关内容,如数家珍,老师可以利用这一契机,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孩子认识动画片有关的字,孩子兴趣高涨。当然老师更应引导孩子课余阅读感兴趣的拼音读物,这是更重要的识字途径。老师可以开展“故事大王”这类的竞赛来检验孩子的识字阅读的能力及表达能力。
3.超市识字。超市是个非常有利的识字场所。孩子对超市中的零食和玩具都是钟爱有加。因此,我经常在和家长的沟通中,请家长利用逛超市的时机,教孩子认识食品和玩具包装上的名称,孩子边逛边买边识字,不知不学又增加了识字量。我还让孩子收集食品用品包装上漂亮的名称和商标,让孩子剪剪、贴贴、记记,然后到一定的时间,让孩子带上收集的商标和大家交流,比比谁收集的最多,做的最好,认的字最多,孩子在动手的快乐中识字量又有了提升。
4.逛街识字。大街上更是天然的识字教材,有标语、广告、商店店名、汽车站牌等,都可以加以利用。我还请家长在带孩子逛街、坐车的同时有意识地让孩子认认身边的汉字。一日点滴汇之江洋。
生活处处皆语文,让生活成为我们的识字课堂,让孩子在生活中享受识字的乐趣。
5.收集商标:
市场经济社会商品无处不在,孩子们几乎天天在与商品接触,让孩子做个有心人,收集精致的商标,并且粘贴起来,收集商标不仅对识字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让孩子们养成不乱扔包装纸的习惯。
6.广告识字:
生活中的广告语特别多,朗朗上口儿童特别易记,借助广告语来识字,可提高识字兴趣,使儿童对新字的掌握又快又牢。如学习“纸”字,左边是纟,右边是氏,“氏”字生活中用用得极少,极易写错,如何帮儿童识记?“乐百氏”广告,由于由“小燕子赵薇”加
盟,孩子们爱唱也爱看,讲解“纸”时,拿一瓶“乐百氏”,强化氏的识记,这样孩子们就能更快的掌握。
在语文教育的广阔天地里,蕴藏着丰富的自然性课程资源、社会性课程资源、人文性课程资源,语文教育应植根于现实生活,面向未来。生活在哪儿我们识字就应在哪儿,识字教学才丰富多彩,意味无穷。
四、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创新者,他们喜欢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事物,得到肯定后往往会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并会用更高的情趣,更积极的方式去探索新知。教师要想方设法保护学生这种热情,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识字,不要强求统
一、如:认识“司”字时,有的学生用“同”字去掉一笔“丨”就变成了“司”,有的学生用“词”去掉“讠”旁就变成了“司”。学习“李”字时,有的学生说“李”就是“十、八、子”这三个字组成的,有的学生说“李”就是“木、子”这两个字组成的。出现这种情况,老师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总之,识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利用儿童的已有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在课堂上,老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识字,写字,了解字词的意思。在课堂外,老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识字的有心人,见到什么字,就认什么字,并自觉和同学交流识字成果。老师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的同时,要注重引导发现,使儿
童渐渐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合适的方法识字,逐步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
第四篇:信息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史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信息技术是必修课。通过学习,让学生更全面,更系统地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工作中,如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思考的问题。信息科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心理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认识就快。否则,就慢或干脆不接受。兴趣是一种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一、发现“错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word绘图工具的使用”一节中,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动手制作板报,并且鼓励学生互相帮助,然后以分组为单位进行演示,全班同学共同讨论交流,老师引导学生“发现”错误,学生产生疑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带着疑问,学生就会主动求知,主动探索。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多数老师讲课的模式基本一致:教师讲解—学生练习。如此循环往复,教师在社计教案中所提到的教学方法,也仅仅是讲练结合,多媒体演示等,这种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是在被动接受,没有发挥学生能动性的教学效果一定不是最好的,因此,在讲“信息安全”一节时,提前准备了一个有关短息诈骗的短片,当我演示短片时,大家神情专注。我问大家短片中的女士做的对吗?大家回答不对。我问什么地方做错了?大家却会答不出来。我又问身边有没有人遇到过着中情况呢?应该怎么办?引出如何运用所学信息知识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则注意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三、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力量源泉,而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性,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根据需要,选择或编制合适的课堂教学软件,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把形、声、色等各种信息作用于学生感官,创设出一种温馨和谐的教学氛围,将教学的重点、难点用适宜的多媒体信息表现出来,如:在学习“数据通信”一课中,我们可以再设计中加入一些有声有色的动画,形象直观地给学生一个印象,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
总之,激发学生的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的方法有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大胆实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搞好信息技术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
有信息素养的创新型人才。
第五篇: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技术论文:
再谈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长沙市宁乡县白马桥滨江学校
袁正连
关于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作用早巳毋庸置疑。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其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状态。那么,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兴趣对于学习的最大作用呢?
一、精彩开场,创设氛围。
“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可见,一个好的开场会对一节课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平淡无味的导语不仅不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反而会起抑制作用。如果一位老师每次走进课堂第一句话都是把书拿出来,翻到第×页,尤其是在学生上了几节课之后,身心都已疲惫,正昏昏欲睡时,这样的开头无疑是最好的催眠曲。特别是语文,学生自认为看得懂,一两节课不听没关系。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格外重视开场的设计。它既是语文教师基本素质的体现,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每当上课之始,学生首先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感染力的开场,他们的精神能为之一振,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也就随之产生了。有了良好的氛围,学生定学得用心、学之有效。
有经验的老师是从不忽视开场白的,我也在这方面也努力而为。如学习《草原》一课时,我与学生展开歌唱、吟唱草原的歌唱、诗歌比赛,激起学生对草原的神往,学生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如学习《童年的发现》一课,我先神采飞扬地讲述我童年时候的两个自以为了不起的“发现”,引得学生哈哈大笑,也引起他们对童年生活的无限留恋??学习古典名著一单元时,我在布置学生充分搜集资料之后,我并不急于讲解,而是给足时间鼓励学生充分交流,并给予他们充分肯定与欣赏,激发他们对名著阅读的最大兴趣,以收获阅读的乐趣与喜悦。
1如此等等,精彩的开场师生一起活动,一扫压抑沉闷的气氛,既复习了学生原来学习的诗词,又极其自然地与即将学习的课文有机地联系起来,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这为下面的课文学习创造了良好氛围。魏书生老师在上课之始也很善于用各种方法触及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精神饱满、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效果就不言而喻了。因此,如果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在进入课堂以前,精心设计一下哪怕只有三言两语的开场白,这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巧揭题旨,激发兴趣。
如何出示课题,如何引导学生审题、解题,对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关系很大,因此教师在上课前必须仔细考虑,精心设计,巧妙安排。
例如:我在教《桥》一文时,抓住标题中的关键词语“桥”引导学生:“初看这个标题时,你如何理解这个词语的含义?”同学们都说是村民走的木桥。我
没有否认同学们的回答,而是继续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从文中寻求答案,最后得出标题中的“桥”既指村民走的木桥,又指老村支书用自己的生命在洪水淹没村庄之际,为村民搭起的生命之桥,一语双关,这样,既揭示了题旨,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紧扣文本,激发兴趣。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学习的的兴趣,还得从文章本身入手。
(1)从字词句入手培养兴趣。
语言准确是对所有文章的要求。大师级的文章尤其讲究语言准确,以便恰如其分地反映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易为读者理解。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抓住关键语和其有特色的用词来引导学生反复琢磨品味,以提高兴趣。
《晏子》一文开头写道:“??楚王想乘机侮辱晏子。”其中“乘机侮辱”是全文的文眼,表现出楚王的高傲与别有用心,文章又以“从此以后,楚王不得不尊重
2晏子了。”来结尾,这样的对比措辞足以引学生体会到晏子的巨大能量与高超的语言魅力。又如《金钱的魔力》中以准确的语言对比描写如:“终于等到托德把手头所有的工作都做完,他才从一堆无人问津的衣服堆里随便翻出一件大小并不合适的丢给他??尊贵的公爵殿下??”一针见血地讽刺了小市民的金钱至上、唯钱是论的丑态。如能通过这些比较阅读可使学生领略到遣词造句的妙处,从而产生兴趣。
(2)从内容入手培养兴趣。
教材中所选的范文一般观点鲜明、思想性强。学习阅读这些课文能激发学生的各种优情感,接受正确的理论教育,使之学有榜样,从而提高觉悟增强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这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有极大的帮助。如《趣味语文》从一则笑话故事引出交通安全之重要,所说道理学生非常容易接受;如从《杨氏之子》中领略到语言的丰富多彩、幽默、含蓄、生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
四、做好范读,激发兴趣。
良好的范读胜过讲解,不仅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有利于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因此在备课时,我反复阅读课文,领会作者意图,理解中心意思,然后大声朗读,自我鉴定,努力做到使自己满意为止。这样,教学时就可以在适当时机,用表情朗读,激发学生感情,唤起思想共鸣。如教学儿童诗《我想》时,我以未泯的童心、轻柔的语调、声情并茂的朗诵,使全班同学沉浸在充满幻想、无拘无束的气氛中。听后不少学生抢着交流自己童年的趣事、奇特事,范读起到了很好的感染效果。由于我重视范读,大大提高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体验成功,享受快乐。
在课堂教学中,应想方设法使学生有成功的体验,产生满足感,并伴随着愉快的情绪体验,进而会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对于后进生更为需要,后进生在上课时
3比较被动,视上课为“煎熬”、“受罪”,由于这种情感障碍,还何谈上课产生兴趣?对于这种情况,教师要撤擅于把握设计一些较为容易的问题,把机会给予他们,并给以适当的表扬与鼓励,“你挺棒的!”“你回答得真不错!”“你的进步真不小!”??心理学认为效果可以激发兴趣,当学生发现自己有了进步,得到了教师和同学的肯定后,就会体会到一种快乐,从而产生了兴趣。
六、多种形式,引唱主角。
大胆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尽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与学生变换位置,让学生唱主角,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又一重要方法。传统教学中,语文教师的主要手段是两支粉笔一张嘴;形式是教师高高站在台上,学生正襟危坐于台下;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获取知识有了许多新途径。根据语文教材的特点,语文课比其他学科更适合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录音机、投影仪、电视机、电脑应当充分利用起来,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搜集相关资料与信息,这样学生投身参与的学习效果大大胜于被动学习的传统教学,真可谓“事半功倍”。
另外鼓励学生将课本改编成课本剧、表演,演后再讨论评析,全过程都由学生完成。老师只有幕后作指导。还可以改变学生“排排坐”的形式,采取“圆桌式”,教师走下讲台与学生“平起平坐”地进行讨论,留出空间,学生随时可以走出来发言、表演。还有像诗歌、散文采取配乐欣赏的形式,不是简单找一段音乐边放边朗读,或者直接播放事先配乐的朗读带,而是让学生在理解文章意境和所表达感情的基础上自己挑选音乐来配,看谁的配乐与诗文的内容、意境、感情、主旨最吻合。音乐是学生喜爱的,诗文的意境美是学生不太容易掌握的,利用艺术相通的特点,把二者结合起来,既是语文课又是美学欣赏课。既学语文知识,又受到美的熏陶。学生能不有兴趣吗?
采取新鲜活泼的教学形式,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
4的兴趣。教师退居“第二线”让学生唱主角,不但不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相反还会学得更主动,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方法还很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总之一句话:真正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就是最科学的方法!
推荐访问:浅谈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学习兴趣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五篇范文][修改版] 识字 浅谈 激发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