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XX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服务内涵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服务内涵建设,提升基层治未病服务能力,根据省中医管理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服务内涵建设项目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建设目标 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基本原则,围绕“服务更可及、能力有提高、群众得实惠”的工作宗旨,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积极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服务内涵建设,提升基层治未病服务能力。
二、建设单位 XX镇中心卫生院、XX镇卫生院、XX乡卫生院。
三、建设内容 (一)中医馆设置 1.硬件设施设备达到标准,配备6类10种以上中医诊疗设备和康复设备。中医药服务量、中医药人员、技术均能满足需求,中医药服务基础条件较好,中医药文化特色突出、氛围浓郁,在辖区提供中医药服务有带动作用,具有较大影响力。
2.乡镇卫生院中医科独立设置。中医馆区域内包含中医诊室(含治未病室)、中医治疗室、中药房、煎药室等。布局流程符合医疗卫生服务要求,形成独立的中医药特色诊疗区域,中医馆设置在机构一楼或沿街等突出位置。中医馆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
3.中医诊室设置最少有2个,中医治疗室最少2个,中药房独立设置,面积与乡镇卫生院的规模和业务需求相适应且不低于30平方米,中药品种数最少在300种以上,能提供煎药服务,煎药室独立设置,不低于10平方米,符合煎药室管理规范要求。
(二)人员配置及培训 1.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应占本机构执业(助理)医师总数的比例原则上应达到25%以上,且不少于5名。其中中级及以上职称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或执业不低于15年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不少于2名。接受上级医院高职称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坐诊指导,每月累计不少于1天。
2.从事中药饮片调剂的,应为中药专业技术人员或经过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2名;
煎药室工作人员,应经过中药煎药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
(三)医疗服务能力建设 1.能够提供中药饮片、、艾灸、刮疔、拔罐、推拿、敷熨熏浴、骨伤、肛肠、其他类等项目中的6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
2.中医诊疗人次占总诊疗人次比例达35%以上;
中药饮片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达8%以上或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人次占总诊疗人次的比例达12%以上。
3.中医馆就诊患者满意度不低于90%。
(四)中医治未病能力建设 1.设立治未病科或服务门诊对中医体质偏颇人群、慢性疾病人群和妇女、老年人、儿童等特殊人群进行中医健康管理和服务。
2.加强治未病科室和临床科室分工协作,建立规范的服务流程和技术方案,提供中医体质辨识、健康指导、疾病早期干预等中医健康综合服务。
3.按照每万服务人口配备0.5-1名治未病服务工作人员。至少配备2名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其中1名应具备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4.根据《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建设基本规范》配置治未病有关设备。
(五)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1.开展2种以上慢病患者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2.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积极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救治等工作。
3.居民对中医药常识知晓率不低于90%。
(六)文化建设 1.中医药文化宣传区面积不低于45平方米。
2.在健康教育宣传中,中医药内容不少于40%。每年更换中医药健康教育内容宣传栏不少于4次,开展公众健康中医药咨询活动不少于5次,提供中医药内容的健康教育文字资料不少于6种,播放中医药内容影像资料不少于3种。
3.举办中医药内容的健康知识讲座不少于6次。
(七)信息化建设 1.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能直接与省中医药数据中心联网,配备有应用的计算机、摄像头、音箱、麦克风等设备。
2.能利用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开展远程会诊、辅助开方、业务培训,在线学习等。
3.鼓励非中医药人员参与并使用平台学习,充分发挥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和应用效果。
(八)中医阁建设标准 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设置中医阁,社区卫生服务站不少于30平方米、村卫生室不少于20平方米,应在醒目位置悬挂“中医阁”标识。中药饮片不少于80种或签订第三方中药饮片代煎配送协议,配备5种以上中医诊疗和康复设备。社区卫生服务站原则上至少配备1名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或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乡村医生或者“能西会中”的乡村医生。能够提供4类6种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中医诊疗人次占总诊疗人次比例达20%以上;
中药饮片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达3%以上或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人次占总诊疗人次的比例达5%以上。
四、资金安排及执行时间 (一)按每个项目建设单位安排不少于9万元,每个项目建设单位需建设至少2个中医阁。
(二)项目单位要切实加强经费管理,根据财务有关规定,专款专用,合理使用。2022年12月前项目经费预算执行到位。
五、组织管理 (一)项目建设单位要加强项目的组织领导,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落实专人负责,确保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二)项目建设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专项资金管理的规定,切实加强项目经费管理,做到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三)县卫健委将按照有关规定,对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并将各单位项目执行的实际效果与以后项目资金安排相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