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阻止液、固相物料接触过程中结块现象研究结题报告,供大家参考。
XX 硝基复肥有限公司 科技项目 结题报告 项 目 名 称:
阻止液、固相物料接触过程中结块现象的研究 申 请 部 门:
硝基复合肥装置 起 止 年 月:
填 报 日 期:
1 1 、 序言(问题的提出、研究的动机)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解决液固相物质接解结疤的新型装置。本装置由液、固两种物料输送管道组成,适用于所有化肥行业中液相物料与固相物料接触不充分而结疤的装置中 。
2 2 、 理论依据 高塔硝基复肥的生产,硝铵溶液与固相粉状物料磷酸一铵、硫酸钾等在混合槽内混合,通过搅拌均匀制浆造粒生产。主要设备混合槽是复合肥料浆的制造与储存设备,硝铵溶液和各种粉料各自通过输送管道输送到混合槽内,各自管道输送时,使粉状物料不能在第一时间内与硝铵溶液触,合搅拌。这时,混合槽溢流口处不能及时与硝铵溶液接触的物料就会形成疤块,疤块严重堵塞溢流口,物料流动不均匀,混合槽内液位不易控制,影响生产,操作工必须每半小时用钎子等工具清理壁上的疤块,这样不但增加了操作工的劳动强度,更重要的是混合槽内硝铵溶液是极其危险的化学品,操作工站在混合槽上清理,存在其他物质或工人某一部位误掉入混合槽的隐患;且物料温度达170℃以上,存在造成操作工烫伤的可能性,增加了安全风险。
在诸多因素中,温度的变化对管道应力的影响最大,而温度升高,又会降低管道的许用应力,只有当管道在工作状态下的应力小于许用应力,管道才是安全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解决管道由于各种环境变化而形变带来的二次应力呢?简单的说就是“膨胀多少,补偿多少”。管道在热胀或冷紧时不受阻,或在安全应力内受阻是我们补偿的最终 目的。
实际的工程管道设计中,不是我们遇到一条管道就要去对它应力和柔性进行分析。对于规范中规定的不需要进行柔性分析的管道,对于一些被实际证明运行安全,运行良好的管道设计,我们可以直接拿来套用设计。但对于一些新设计项目中不能进行经验判断及 GB50316明确规定的要进行柔性分析的管道,我们才需要对它实施柔性分析,一般来说温度大于-50℃小于 100℃,管径小于 250mm 的管道,我们只要进行简单的经验判断就可以了,而对于一些温度高于 150℃和低于-50℃的管道及复杂管系我们必须借助计算机软件进行详细分析。
此 60m 的管道膨胀量是我们科学设置补偿器大小的依据。查钢材单位线膨胀量 et=0.22cm/m,则Δ=et*L=0.22X60cm=13.2cm。根据此膨胀量,预设膨胀补偿器。其大小要根据所能设置补偿器的空间和支撑点来确定。
3 3 、 研究目标 适用于所有化肥行业中液相物料与固相物料接触不充分而结疤的现象,确保安全生产,降低安全隐患。
4 4 、 研究方法 对混合槽硝铵下料管与粉料下料管进行改造,由原来的硝铵、粉料分别由两根管道下料改为一根管道下料:在粉料下料管外部焊接夹套管走硝铵,硝铵管道外焊接管道加蒸汽伴热,实现三层夹套管道同时运行,实现各自不同的目的和作用,硝铵溶液和粉料同时下料,根据重力作用,粉料下料时由内向外形成稍微喷泉状态,而 液相硝铵溶液下料时却形成由外向内流体状,因此,同时下料时恰好自行接触融合。
5 5 、 研究的主要内容 制作简便,投入较少。管道内的三种物质,通过三层管道同时输送,各自发挥作用,解决各层问题,实现物料的稳定输送。
6 6 、 研究过程概述 1)、研发人员根据国内外现有技术情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市场调研,然后提出研发方案。
2)、公司组织专家技术人员、现场操作人员及公司相关人员对方案可行性进行论证,进一步完善,并批准了项目方案。
3)、经理下达了研发任务,成立“复合输送管”项目小组;任命项目小组负责人。
4)、研发项目小组在负责人领导和协调下,落实人员、物资、资金,进行有计划设计及试验。
5)、公司经理负责对该项目实施的监督鞭策,审查项目的人力资源配备、资金的准备、设备仪器的配备是否落实,是否形成了阶段性成果。
7 7 、 研究成果(概括性描述、列出图表 、 研究假设的检验结果) 实现三层夹套管道同时输送,硝铵溶液和粉料同时下料,根据重力作用,粉料下料时由内向外形成喷泉状态,而液相硝铵溶液下料时却形成由外向内“水幕状”,幕墙将粉状物料包围,两种物料同时下料时,恰好自行接触融合,粉尘不扬起。
8 8 、 在公司生产经营中的应用 1)、对混合槽硝铵下料管与粉料下料管进行改造,由原来的硝铵、粉料分别由两根管道下料改为一根管道下料;在粉料下料管外部焊接夹套管输送硝铵溶液;
2)、硝铵管道外焊接管道加蒸汽伴热,实现三层夹套管道同时运行,实现各自不同的目的和作用;
3)、硝铵溶液和粉料同时下料,根据重力作用,粉料下料时由内向外形成稍微喷泉状态,而液相硝铵溶液下料时却形成由外向内流体状,因此,同时下料时恰好自行接触融合;
4)、混合槽下料管改造后,混合槽周围不再结料,操作工不用站在下料进行清量,减轻了操作工的劳动强度;
5)、稳定了复合肥的生产,消除了烫伤安全隐患,提高了操作工的安全系数。
9 9 、 存在的问题或研究的局限性 无。
项目 负责人 意见 项目负责人:
日期:
部门 审查 意见 部门领导:
日期:
公司 评审 委员 会意 见 主任:
日期:
公司 领导 审批 公司领导:
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