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平行与垂直》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说课稿

时间:2023-07-03 08:15:06 浏览量:

《平行与垂直》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平行与垂直》。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这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 说教材 《平行与垂直》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中第一课时的内容,直线的平行与垂直是在学生学习点和线段以及射线、直线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通过对两直线的位置认识,不仅能加深对周围几何图形的理解,也为后面归纳几何图形的特征做好了铺垫。是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基础之一。

平行与垂直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随处可见平行与垂直的物件和设施。四年级学生的头脑里已经积累了许多生活经验,因此教学中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充分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总结两直线的特征,运用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课时主要学习平行和垂直的概念。

二、 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学情,我确立了以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平行与垂直的特点,能正确读写平行与垂直,记住平行与垂直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观察、实验和讨论等活动中,探索两直线位置关系,培养观察、动手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学习平行与垂直的概念,感受平行与垂直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自觉养成观察与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掌握平行与垂直的特征,记住平行与垂直的概念。这是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基础。学生空间想象力弱,通过自主探究建立垂直与平行的空间观念是本课教学难点。

三、 说教法 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关键就看教法学法。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思考。遵循这样的理念,本节课教学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是:
①平面图形的认识,要体现从直观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因此,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为基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生活实例引入,通过猜测、动手画线、图形反馈等方式,使学生系统深入地掌握知识。

②采用课堂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形式,运用分类、观察、讨论等方法以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从而揭示出平行与垂直的概念,最后加以巩固、提高与应用。

③突出重点,分散难点。通过画两条直线,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垂直关系,认识两线互相平行垂直。在引出平行与垂直的概念时,步步深入,从直线是否相交、直线不相交时延长直线、直线相交时角度如何,以问题引导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发学生的思考,调动每一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

四、 说学法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以自主探究、观察发现、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为主要学法。教会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结论的方法。逐步练就会学的本领。

学平行与垂直的概念时,在具体学习方法指导上分为以下几步:
①通过让学生说出两直线的位置关系,训练学生空间想象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观察两线互相平行垂直的特征,培养学生探索、发现的能力。

③归纳、总结平行与垂直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抽象出结论的能力。

以此实现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五、 说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从学生生活场景出发,设置问题,逐步引入新课。

吃过晚饭后,妈妈在收拾碗筷时,不小心把两根筷子掉在地上了,如果用两根筷子表示两条直线。同学们猜测一下:
两根筷子落在地上可能会形成怎样的图形?同学们动手画一画。

1、引导探索,感知特征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作品,然后让部分同学把自己的猜想画到黑板上,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相交的一类,快要相交的一类,不相交一类,相交成直角的一类。

2、引导学生分类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分为相交和不相交两类。

这里学生可能对这两类有疑问。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通过想象直线是可以无限延伸的,同时请两名学生动手画一画,把两幅图中的直线分别延长。学生通过观察与想象很快明确了快要相交的一类也属于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况。这样同学们在交流中达成分类共识:即相交的一类,不相交的一类。

这一环节我创设情境,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积极探究过程中,引入新课,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让其在自主探究、交流、辨析、求证过程中顺其自然的发现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

(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1、认识平行:画出两条平行线,提出问题 这组直线会相交吗?他们是否一样宽,你是怎么想的?有的学生认为它不会相交,有的学生觉得两条直线是一样宽的,有的学生则认为是不是一样宽,必须动手量,通过用尺测量,说明两条直线永远不会相交,这种情况就是互相平行。

说明:两条直线向两边无限延伸,进一步说明两条直线向两边无论怎样延伸都不可能相交。

在此基础上总结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难点:同一平面是什么意思?教师用教具帮助学生理解。

问:平行吗?平行。接着问:这样还平行吗?为什么?因为不在同一平面。

练习:出示下列几组直线,判断哪几组互相平行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强调:
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时“在同一平面 内”“不相交”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通过学生自学、质疑、解惑这样一个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亲身体验,促使他们思考,加深理解平行中同一平面,不相交的概念。

2、认识垂线:
师:我们再来看一看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况,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两条直线相交后都有四个角,我发现这四个角都是直角,我发现对着的两个角一样大。教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他们相交后形成四个直角呢?学生说:“可以量一量。”引导学生用量角器验证 概念: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

学生从相交后形成的角度来看,从而引导学生用量角器验证相交后成直角的现象,发现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得出互相垂直的概念。

这一教学环节,我是遵循探究学习理念而设计的,为了让学生学好新知,突破重点,我采用了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观察发现、合作交流;

(三)巩固新知,应用提高 找一找 a、找生活中平行与垂直的现象,学生们自主发言。

b、在几何图形中找平行与垂直的现象 平行的例子:书桌、窗户、黑板相对的两条边。

垂直的例子:课本相邻的两条边、窗户框长边和短边互相垂直。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否则难以化解教学难点,因此这一环节先通过例题的学习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再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自己解决问题,这样不但使学生不会单纯地模仿和记忆,还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布置作业,联系生活 1、说说生活中的平行与垂直 2、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57页的“做一做”。

这一环节中,为了实现新课标的数学生活化的基本理念,我布置了第一题,使学生观察生活、运用知识;
为让学生巩固新知,我布置了第二题。


       最后总结说课:
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主要以学生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为学生搭建探究、发现的学习平台,引导学生学会在“做”中学数学,在探究、合作交流中学数学。

推荐访问:上册 人教版 四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