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川教版三年级(含上册、下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设计及教学计划附安全知识(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生
命
生
态
安
全
教
学
设
计
年级:三年级
姓名:
川教版三年级 上册 《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小学《生命、生态、安全》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帮助儿童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提高其自我生存和自我保护的素养和能力。
二、教材基本特点:
1 1 、凸显综合性
本教材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机融合了生命、安全、健康、心理、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本教材强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使其热爱生命,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
2 2 、体现生活逻辑
本教材以学生的生活为轴心,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是按照生活的逻辑、心理的逻辑而不是学科的逻辑来设计和编写的。教材贴近儿童的学习,贴近生活,贴近社会。
3 3 、重视儿童的实践体验
从根本上说,本课程不是侧重于知识体系的教育,而是在于引导学生体验,促进生命的健康发展。
4 4 、发展儿童的自助和互助能力
处于发展中的儿童具有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能力。因此,教材始终注意调动儿童自身的教育资源,把儿童放在主体地位。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担任三年级 X 班的《生命、生态、安全》课,这个班大部分同学学习习惯好,个人卫生较好,但由于家庭条件影响,很多学生受到家长的溺爱,个人习惯不好,以我为中心,集体意识不够强,心理素质教差,安全意识还不够强,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调适,引导学生从细节入手,强化安全意识,使之拥有健康、快乐、安全地学习和生活。
四、教学措施
1 1 、采用活动教学
本课程是一种以体验性学习为主的课程。对个体而言,人的感受和体验产生于人的活动,再精彩再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受和体验。
2 2 、结合实际,活用教材
本课程是师生双方在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经验性课程。它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活动的工具,也是学生开展活动时可以利用的资源。教师要把教材看做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是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是案例或范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教
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材不是“圣经”。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的实际,可以补充、修改、拓展等。教师可以用学生身边案例替换,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吻合。
川教版 三年级 上 册 生命 、生态 与安全 教学设计
第 第 1 1 课
7 37 度摄氏度
【教学目标】
(1)了解认得体温为 37 摄氏度左右。37 摄氏度是人体各部位体温的平均数。
(2)了解生命活动需要一定条件,体温恒定是人类生命活动进行的必要条件之一。
(3)掌握生活中保持人体正常体温的一些简便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体温相对恒定时人类生命活动进行的必要条件之一。
【教学准备】
(1 1 )教 师用具
体温计、热水袋、冰块或冰糕、世界地图、关于不同气候条件下生活的不同民族的人物图片或影像资料。
(2 2 )学生用具
每人一支体温计或每小组一支体温计。
第一课时
生命小问号
一、
教学引入
老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生命小问号中的插图,并用温度计量一量自己的体温。
老师:谁来说一说你量的体温是多少呢? 二、引导探索、解决问题 老师:同学量得很好,请同学结合自己生病发高烧时的情景谈谈发高烧时的感受,并想一想人的正常体温是多少? 正常人腋下温度为 36~37 度,口腔温度比腋下高 0.2 ~0.4 度,直肠温度又比口腔温度高 0.3~ 0.5 度。人体的温度是相对恒定的正常人在 24 小时内体温略有波动,一般相差不超过 1 度。生理状态下,早晨体度略低,下午略高。运动、进
食后、妇女月经期前或妊娠期体温稍高,而老年人体温偏低。体温高于正常称为发热,37.5~38 度为低热,38~39 度为中度发热,39~40 度为高热,40 度以上为超高热。
三、
课堂总结
四、作业
预习生命小秘密。
第二课时
生命小秘密
一、复习引入
老师: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二、引导探索、解决问题
无论是生活在寒冷还是炎热的地方,37 摄氏度都是人体体温的平均数。
老师:请同学们看生命小秘密里的内容,想一想生活在北极和非洲的人们是怎样保持体温恒定的? 老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在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儿童的体温略高于成人。
量一量,查一查 1、我一会儿冰块,手心的温度是多少?捂一会儿热水袋,手心的温度又是多少?各有什么感受? 2、人的体温过高或过低,会有什么后果呢? 二、课堂总结
第三课时 生命小智慧 一、复习引入 老师: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二、引导探索、解决问题 老师:怎样保持正常的体温? 老师:请同学们看生命小智慧里的图片。它们是帮助身体保暖和降温的几种物品及简便方法。
老师:请同学们看“夏天要避免中暑”。
三、 课堂总结
第 第 2 2 课
老鼠爱大米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物及人类对食物本能的需求,理解生命的个体为了生存而彼此依赖。
(2)
初步了解人类进化过程中取食方式的演进和食物结构的变化,把人类的生产活动当做生存的智慧来欣赏。
【教学重难点】
(1)
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生命的科学含义和基本特征,理解生命体的生存于发展依赖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这一特征决定了自然界不同物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2)
对食物本能的需求是人类自然属性的表达,决定了人类个体的生存依赖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教学准备】
(1)
学生带来一些关于大灰狼的故事书。
(2)
音乐《小老鼠上灯台》。
第一课时
生命小问号
一、教学引入 老师:平时同学们都喜欢看动物世界,动物世界里是不是有许多动物吃动物的现象?请同学们说说你在动物世界里看到了哪些动物吃动物的现象? 二、引导探索、解决问题 老师:同学们说的很好,请看生命小问号里的图片,连一连,说一说谁是谁的食物?哪些可以做你的食物? 老师:
同学们回答得很棒,请看想一想里的图片,小老鼠是怎样获取食物的?人们用什么方法获取食物呢? 三、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生命小秘密 一、 复习引入 老师: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老师:我们平时吃的食物是怎么来的?人类是怎样获取食物的? 二、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老师:我们平时吃的食物是怎么来的?人类是怎样获取食物的?请同学们仔细看什么小秘密里的图片和文字,认真思考人类史怎样获取食物的? 三、课堂总结
第三课时
生命小智慧
一、
复习引入
老师: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吃火腿肠、面包和牛奶,你们知道它们是怎样来的吗? (2)生产这些要经过哪些工序呢? 三、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1)请同学们看地六页上的图,小老鼠已经按照食物生产加工的顺序,找到了牛奶。你们能从 2 号和 3 号入口处找到面包和火腿肠吗? (2)有多少种不同职业的人参与了这份早餐的制作? 四、课堂总结
第 第 3 3 课
蓝色的地球
【教学目标】
(1)
了解地球为什么是蓝色的,知道地球上生活着丰富的动植物和人类。
(2)
懂得水、阳光、空气是生命体生存的重要条件。
【教学重难点】
(1)
懂得水、阳光、空气是生命体生存的重要条件。
(2)
懂得地球上有水、有阳光、有空气,是适合生命成长的家园。
【教学准备】
一个地球仪和一瓶矿泉水。
第一课时
生命小问号
一、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从太空中俯视,地球是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目前,在银河系中,只发现地球上有生命存在。
(1)
为什么从太空中看到的地球大部分是蓝色的呢? (2)
地球上生活着各种生命体,有植物、动物……你还知道什么? 二、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因为地球的表面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陆地和海洋,其中陆地面积约占三分之一,海洋面积约占三分之二,其中太平洋占去一半。地球周围被大气、大气层包围着,大气层里包含氮、氧等气体,还有水汽、尘埃等。由于地心引力作用,百分之八十的大气聚集在离地面 15 公里以内这一圈。如果站在月球上看,悬挂在月亮上空的地球好像被蓝色玻璃罩罩着的一个大圆盘,隐约可以看到它的两端反射出白色的光点,那就是南北两极。大圆盘五分之三的地方呈现暗蓝色,那就是滔滔的海洋,而出现棕色和暗绿色的地区则是大陆。
地球上生活着各种生命体,有植物、动物还有微生物。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却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涵盖了有益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健康、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等诸多领域。
三、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生命小秘密
一、
复习引入 :
老师: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是什么条件让地球上才有生命呢? 三、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请同学们认真看生命小秘密里的内容,并总结出水、阳光、
空气对生命体的作用
水、阳光、空气是生命体生存的重要条件。
四、
课堂总结
第三课时
生命小智慧
一、
复习引入
老师: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认真看生命小智慧里的内容并回答问题
(1)我们的饮用水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做哪些事离不开水? (3)
为什么地球上有生命? 三、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学生:我们的饮用水主要来自于河流、淡水湖泊、地下水和冰川等。
学生:因为地球上有水、阳光哈空气。
四、
课堂总结
第 第 4 4 课
乘电梯的安全
【教学目标】
(1)
能意识到乘坐电梯和电动扶梯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不正确的操作和做法可能使自己受到的伤害。
(2)
了解乘坐电梯和电动扶梯的注意事项。
【教学重难点】
了解乘坐电梯和电动扶梯的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
(1)
电梯“乘客须知”(图片或板书)。
(2)
电梯内外按钮(图片或自制教具)。
第一课时
安全小问号
一、
教学引入
出示电梯的相关图片,让同学们看。
老师:电梯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应用得很广泛,同学们坐过电梯没呢? 学生:坐过,坐过…… 二、提出问题并探究
老师:那么同学们在坐电梯时有什么感受? 老师:我们谈了坐电梯的感受,那么同学们在坐电梯的时候有没有发生过安全事故呢? 老师:同学们在遇到这些情况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该如何去应对呢?因此请同学们预习安全小博士。
三、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安全小博士
一、复习引入
我们上一节课谈了关于乘坐电梯的哪些问题? 同学们预习了安全小博士,从中学到了什么? 二、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老师:请同学们在认真看安全小博士里的内容,我们乘坐电梯应该知道哪些知识? 老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
三、课堂总结
四、课后作业
到商场去观察一下,电动扶梯使用须知有哪些?
第三课时
安全小卫士
一、复习引入 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二 、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老师:上一节课布置了一个作业,让你们到商场去观察一下,电动扶梯使用须知有哪些?现在请同学们回答一下你们了解到的知识 老师:同学们回答得很正确,很棒。以后有这样的作业的时候同学们也要向这次这样做好。
三、课 堂总结
第 第 5 5 课
“ 热闹 ” 中的自我保护
【教学目标】
(1)
能理解“热闹”中存在的危险。
(2)
能掌握基本的规避危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掌握基本的规避危险的方法。
第一课时
安全小问号
一、教学引入
老师: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热闹的场面,去过哪些热闹的地方?给大家说一说。
二、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老师:同学们了解哪些在“热闹”的地方发生的安全事故? 三、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安全小博士
一、复习引入
我们上一节课学了解什么内容? 二、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老师:在热闹的场所那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那我们该如何避免呢?请同学们认真看安全小博士里的内容再回答问题。
老师:生活中,还有那些“热闹”的公共场所?怎样才能找到它们的紧急通道或安全出口?和同学们议一议。
三、课堂总结
第三课时
安全小卫士
一、复习引入
我们上一节课学了解什么内容? 二、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老师:看安全小卫士里的漫画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和同学交流一下。
三、课堂总结
第 第 6 6 课
公共场所如何避震
【教学目标】
(1)
了解、认识在公共场所内发生地震时可能出现的危险。
(2)
学习、掌握基本的在地震中的自我保护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习、掌握基本的在地震中的自我保护的方法。
第一课时
安全小问号
一、教学引入 老师:请同学看安全小问号里的图片,说一说图片里的人们怎么了? 学生:他们遇到地震了。
二、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老师:我们一起来学习什么是地震?怎么产生的?有什么现象? 【概述】
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它发源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源。振动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 万次,对整个社会有着很大的影响。
老师:同学们从报纸上、新闻里了解了那些有关地震的新闻? 三、课堂总结 四、作...